“微+赋能”,“小切口”做实精准治理“大文章” 全球今热点
街区风貌是城市的“面子”,街区治理则是城市的“里子”。汉江路国际街区自改造提升以来,已成为常州市新晋旅游休闲集聚区,网红打卡地和城市新地标。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创新治理项目,聚焦“网红街区”,从微+阵地、治理、服务发力,以“小切口”做实精准治理“大文章”。
截至目前,项目消除解决专属网格内消防安全隐患60件,食品安全隐患19起,妥善处理居民游客平台投诉件58件,化解现场各类纠纷45起,开展环境监管巡查累计377次,落实疫情防控人员管控20人,人员核查300人/次,办理为民服务事项500余项,最大限度把群众诉求解决在专属网格内。
“微阵地”激活“新力量”
(资料图)
街区餐饮服务发达,外卖小哥活跃,为让新就业群体安全规范地从业就业、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、同时积极投入到基层治理,街区以外卖送餐党建为抓手,在专属网格内创新性推出“骑手网格工作站”,搭建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基层治理的微阵地。
组建一支队伍。与外卖站点结成共建联盟,按照“示范作用好、服务口碑好、友善形象好”的标准,组建一支由外卖骑手组成的骑手网格员的兼职网格队伍,充分发挥骑手网格员“流动探头”的工作特性,及时发现街区有关城市管理、公共安全、社会治安、环境保护等各类问题。
畅通上报机制。创建骑手网格员微信工作群,鼓励骑手网格以“随手拍”“随时拍”方式,将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反馈上报,由社区网格员接单受理,启动事件24小时内闭环的处理机制,实现问题事件落地有声。
打造一张服务清单。 充分发挥阵地驿站功能,免费为“骑手”提供避暑取暖、歇脚饮水、手机充电、爱心药箱等10项服务套餐,推出人才招聘服务、劳动人事争议、法律援助服务等10类咨询服务,交通法规、急救技能等“10分钟”微课堂特色服务,切实增强骑手网格员“主人翁意识”,提升归属感和幸福感。
“微治理”撬动“大效能”
今年以来,街区筹办“井井有条街”青年创意集市集、 “转角音乐会”等爆款活动,迎来了日均过万的客流和各级媒体高曝光量。为助力“网红经济”平稳发展,在汉江路街区推出全市首个城警网格联动工作站,通过“警格+城管+网格”联动融合,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,进一步优化街区治理和营商环境。站点严格落实“管理靠前、执法靠前、服务靠前”三靠前机制,成立“1+1+1+N”即由社区网格员、社区民警、城管执法人员和其他职能部门人员共同组成网格管理队伍,实现辖区全时段无间隙管理,达成1+N多部门联动、反应快速、处置高效的目标。站点围绕街区矛盾纠纷、投诉办理、垃圾分类、油污排放、消防安全隐患等市民游客诉 求强、处理难度大的问题,实现办理零障碍、群众零跑 腿、服务零距离,联动网格工作站的建立,破解了传统 街区治理过程中责任不明、分工不清、联动不够的难题,有效提升街区治理效能。
“微服务”提升营商“大环境”
汉江路街区专属网格内共有商户114家,全年累计客流量超百万人,街区及周边长期活跃的境外友人近千人,为进一步提升专属网格管理服务水平,以专属网格为落脚点,全方面提升服务能力,优化营商环境。一方面,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。由专属网格员牵头,成立一支由网格员、街区商户、党员志愿者和热心市民游客组成的IN汉江志愿者服务队,提供涵盖党建联络、疫情防控、民生关爱、政策讲解等综合性服务,并围绕街区特色功能元素,提供主播直播、品牌打造、创业指导等就业技能类服务。另一方面,在服务体系上下功夫。瞄准国际化,联动街区联盟单位,组织开展国际化交流活动,定期开展境外人士咨询解答服务;注重专业化,培育和引导社会专业力量,开展十五分钟生活圈营造计划,通过共融、共生、共创、共赏系列活动,建立街区、社区、网格的“熟人”网络。短短一年时间,专属网格内举办非遗传承、潮流音乐、科普教育、反诈宣传、文明实践等不同主题活动近100次,累计服务街区群众超5000人。
编辑: 万小珍